你是否曾疑惑,为何手机越昂贵,打车费用也跟着水涨船高?那些你钟爱的新闻或短视频应用,怎能如此“贴心”,越用越懂你的心思?养生谣言,仿佛长了眼睛,专挑老年人下手;游戏推荐,更是狡猾地瞄准青少年......这都是“算法”在作祟,利用大数据“看人下菜”。
算法作为技术手段,其本身是中性的,既催生了新的平台经济,也方便了人们日常生活,特别是对于网络内容传播来讲,算法将我们从信息海洋中解救出来,实现高效匹配,提升传播效率。但现实中,一些企业、个人将算法等同于算计,悄悄给网民“画像”,试图操纵消费选择,甚至自行抬价;编织“信息茧房”,让我们陷入其中,难以自拔,老年人沉迷刷剧,疯狂购入保健品;未成年人受不良信息影响,个人信息被滥采滥用等等。这些由算法引发的网络乱象,不仅扰乱了正常的信息传播和市场秩序,更严重威胁网民的合法权益。算法背后是一些人错误地将算法作为竞争壁垒和盈利工具,用技术捕获“猎物”,这种 “算计的方式” 必然会得出错误的结果。
网络空间,绝非法外之地。近期,中央网信办等部门联手出击,专项整治算法乱象,剑指“杀熟”、“信息茧房”等问题。矫正“跑偏”算法,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,提高算法透明度,降低潜在风险,形成“协同共治”的良好氛围。算法不应滥用,算计没有未来。让技术回归服务本质,优化推荐机制,传播正能量,才是算法应用的正确之道。